费斯托仿生学习网络的最新项目在汉诺威博览会上亮相

2016年5月10日

在今年的汉诺威博览会上,费斯托公布了其仿生学习网络的两个新研究项目。FreeMotionHandling是一种具有无限自由度的自主空中辅助系统,而3D茧将复杂的晶格结构与使用增材制造的“数字制造”结合在一起。

在费斯托的仿生学习网络中,飞行和抓握都有着悠久的传统。通过自主机载对象FreeMotionHandling,开发人员将这两个主题领域统一在一个技术载体中。

这个室内飞行物由一个轻质碳纤维环组成,带有八个自适应螺旋桨,围绕着一个可旋转的氦气球,该氦气球带有集成的夹持元件。多亏了智能机载电子设备和室内GPS,这个球可以向任何想要的方向移动,拿起物体并把它们放在合适的地方。不需要飞行员来控制物体,但人类操作员可以随时与飞行中的物体互动。

这为未来的工作空间开辟了新的前景:诸如此类的球体可以作为空中辅助系统为人类服务——例如在空中作业、高空作业或大型存储设施中。为了创造FreeMotionHandling,工程师们利用了仿生学习网络的两个现有开发成果——握力机制基于FlexShapeGripper,其工作原理源自变色龙的舌头;空中氦气球本身是eMotionSpheres的进一步发展。

第二个研究项目“3D茧工”的灵感来自于用蜘蛛和毛毛虫的线在自然界中建造的结构,用机器人吐丝器创造出复杂的晶格结构。该设备从玻璃纤维线旋转细丝图形和定制的轻质结构。它通过处理系统精确控制,粘性玻璃纤维螺纹与紫外线硬化树脂层压,并连接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结构。然而,与传统的加法3D打印工艺不同的是,这些结构不是在表面上分层出现,而是在三维空间中自由创建。

3D茧机的操作系统是一个水平安装的EXT-45型三脚架。其三臂并联运动可在三维空间中精确、快速地控制;它的敏捷性使系统非常适合这些任务。借助3D茧机,虚拟设计程序直接将制造指令传递到机器层面。因此,一个物品可以直接沿着整个数字链从最初的概念传递到最终的产品,而不必通过销售、生产和物流等通常的渠道。


联系详情和档案…

打印本页|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本页